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市政業務 > 市政會議紀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第338次市政會議紀錄(4月30日):農業局、衛生局、教育局專案報告「農場到餐桌 整體顧食安」

 【本次會議摘要】
專案報告:農業局、衛生局、教育局專案報告「農場到餐桌 整體顧食安」

 

 

 臺中市政府第338市政會議紀錄

  • 時間:107430日(星期一)上午9
  • 地點:臺灣大道市政大樓9樓市政廳
  • 主持人:林市長 佳龍         
  • 討論提案:計4案,照案通過,詳如附件          
  • 指(裁)示事項:
  • 今日是潭子、梧棲、外埔區長布達典禮,區長服務的是里長與市民,「大市府」的時代已經過去,上任後為強化區長角色,指示各局處職權下放,讓第一線的區長得以強化基層服務成為小市長;過去,山、海、屯區市民的心聲不見得能傳達到市府,經過這三年多的努力,我們建立了行動市府,也加強改善「路平、燈亮、水溝通」等問題,讓資源不再集中市中心,市府的滿意度日漸提升,在此也期待新任區長承先啟後,有更好的表現。除此之外,市府1999便民專線更是連續三年獲得評鑑第一名,每月將近有10萬通電話進線,透過這套系統我們可以傾聽基層民意,並藉由大數據分析成功解決民眾各種疑難雜症。
  • 日前,本人出席潭子花博說明會,發現潭子區與鄰近的北屯區雖僅隔著74號道路,但兩側的路寬、路高均不一致,城市景觀及發展顯有不同;為促進山、海、屯、市區更蓬勃發展,請林陵三副市長召集都發局等相關機關組成「都市縫合專案小組」,藉由鐵路、捷運等交通運輸網整合都市計畫,加速縫合、弭平原縣區與市區的差異。
  • 上週市政與大家分享如下:
  • 溪西圖書館開館啟用:溪西圖書館在昨日(429日)正式開館。這間圖書館是全臺中第一座以建築美學為特色的圖書館,它的外觀就像是一本展開的書,呈現閱讀書籍的視覺意象,同時也是全臺灣唯一能從高鐵列車上望見的圖書館。另外,我們也與大臺中建築師公會合作,在圖書館的二樓打造「CC建築館」,CC代表「Children」與「Creativity」,希望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創意與建築美學的涵養。這三年多來,我們對圖書館進行了大規模盤點,並完成了11座圖書館的空間改造及3座圖書館的新建,現在的圖書館已不是只有借、還書的功能,它已成為社區文化平臺,是知識的良倉,更是文化的空間。
  • 蔦屋書店臺中市政店開幕:上星期四(426日)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在臺中開幕,它是國際知名的複合式書店,曾獲選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臺中市政店開幕後,不僅成為臺中文化的新地標,也呈現出另一種都市美學,未來勢必也將成為市民遊憩、散步的好去處。
  • 水湳中水道工程計畫道路通車:水湳智慧城標榜「低碳、創新與智慧」,因此最基礎的「水、路、電」便需要系統性規劃。以水平切面來看,水湳地表底下有全臺最大的「中水道」系統,水湳水資中心處理後的再生水將經由中水道回送園區,可提供沖廁所、澆灌使用,一滴水用2次,讓水資源運用更有效率。至於平面道路則採用低碳、低衝擊設計,像海綿一樣保水,並且與相關管線及排水系統一次完成,杜絕重複挖補。至於空中的路燈更使用LED燈泡、太陽能發電,而且結合感應傳輸讓資訊的蒐集交換更有效率。上星期四(426日)我便前往水湳視察計畫道路的通車情形與中水道系統工程進度,在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之下,相信對水湳未來的招商一定具有很大幫助。
  • 中市近3年交通事故死亡減三成,幅度六都第一:為了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近年來我們透過大數據分析,推動多項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並完善大眾運輸系統,從客觀數據上已經看到初步成果的展現。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道路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初估值臺中市已連續3年下降,由103年的310人下降至106218人,降幅68%,成效更是六都第一!在加強交通秩序維護的同時,我們也努力完善大眾運輸,目標要以捷運、鐵路、公車、自行車串聯成更便捷的移動網絡,減少大家對私人運具的依賴。對臺中的交通願景規劃,我將「安全」定位為第一優先,再來才是「人本」與「綠色交通」,過去臺中的交通死傷人數為六都最多,而車禍往往造成數個家庭的破碎,因此市府執政苦民所苦,透過交通路網的管理、智慧交通系統的建立改善交通,讓大眾運輸發達,才能有效減低車禍死傷數,這也才是解決臺中交通問題的根本之道。
  • 今日很榮幸邀請到馬鳴國小的李勝億校長與會,李校長帶領下的馬鳴國小曾3年獲得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食米學園」評選為中部4縣市第1名,更連續2年獲評為農糧署「食米食農學園計畫」的全國績優學校,李校長於會中也表示,馬鳴國小以農事體驗、飲食倫理、烹飪教育帶動學習,同時重環境教育、營養教育、生命教育、文化及國際視野元素,透過實際操作喚起孩子、社區居民及老師等人之熱情,鼓勵從直接體驗中得到好奇及感受,最重要則是獲得分享及啟發。李校長也表示,由今日報告中可以發現市府對食農教育挹注相當大的關懷,盼學校也能共享市府跨局處相關資源,以因應食農教育推展上所遭遇的困難,將好的實踐力推廣出去,讓食農教育得以深耕。
  • 今日農業局、衛生局、教育局專案報告「從農場到餐桌 整體顧食安」裁示如下:
  • 請農業局、教育局、衛生局研議配合花博議題,於外埔區成立與食農教育有關之示範點,整合局處資源實際體現花博GNP中之綠色生產概念。
  • 旅程透明:食品管理
  • 提升「四章一Q」國產生鮮食材之採用:在校園午餐部分,請教育局、農業局持續協助各校將優先採用「四章一Q」食材納入供餐條件並落實審查各校午餐契約。目前本市325個學校供餐點僅剩十來間尚未明定優先採用四章一Q食材,請教育局持續關心。(本市為第一階段試辦縣市,具標竿性質)。
  • 強化食材抽檢:為避免混充或謊報供貨情形發生,請教育局強化午餐食材管理,除既有食材抽驗,也請運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供應頻度統計)篩選供應頻率多的業者,讓跨局處食安聯合抽查小組進行重點式抽查或是現場訪視。
  • 落實到一般市民家庭的餐桌:請農業局尋求在地農會合作,以不打破既有供應之模式輔導農友導入各項驗證、追溯制度或組成供應平台;現有交易場所部分,則請經發局、農業局推動農糧署於豐原、東勢果菜批發市場也設立溯源蔬果專區,提供採買單位現貨,從餐桌串聯到生產源頭,以確保食材安全性。
  • 外食族群的安心選擇-(產銷履歷)溯源餐廳:請農業局及衛生局結合既有業務或活動鼓勵本市餐飲業者加入追蹤、追溯行列,達成農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目的,或導入既有的「樂活臺中食安APP」以擴大效益。另外,這部分中央(農委會)有提供獎勵金,可透過輔導業者申請藉機吸引或者擬定本市專屬獎勵方案。而各大商場百貨、公司行號等大型供餐據點可列為優先推動對象,此請經發局協助介接。
  • 減少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 強化對民眾的宣傳:請新聞局協助農業局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依節氣整理臺中各地當令「好食材」地圖,讓市民透過消費認識產地。
  • 推動農夫市集(在地、當令消費):請衛生局與農業局從現有農夫市集著手結合辦理食農教育相關活動,利用社區支持農業發展,並使市民透過飲食的選擇改變生活、改變環境。
  • 結合青農政策:為建立品牌信心,請農業局鼓勵本市青農、中農集合組成農業產銷班,並採陪伴式輔導至穩定供銷,也請教育局協助媒合供應本市中、小學午餐食材,共同推動在地生產、在地食用。
  • 教育面:一般學生、親子
  • 與民間社群合作:推動食農教育並不容易,學校普遍面臨農作場地、師資、課程安排等三大問題,這也是我們力推「農教育自治條例」的原因。現階段不只要強化校際合作發展特色課程,民間社群也是合作對象,請農業局輔導本市農林漁牧業者、在地農漁會、農村社區協同辦理食農教育相關活動。
  • 食農教育向上延伸到高中:目前本市校園食農教育的推動多著墨在中小學階段,針對高中學生我們可以與食品相關科系或「食安青年軍」合作,透過演講、Q&A、案例研討或分組實習方式進行,讓高中生也有接觸食安相關知識機會。
  • 教育面:食品相關領域專業從業人員
  • 推廣安全用農藥教育:請農業局與在地農會合作,加開安全用藥教育,宣導農友「適藥、適期、適量」的正確觀念。另外,可研議提供免費的診斷、鑑定與技術指導服務,或是篩選效果優良、安全的藥劑,透過田間示範及教育講習推廣農民應用以減少農藥使用種類及次數。
  • 食品產業鏈整體優化,創造消費端與生產端雙贏:請衛生局設法透過與產學研單位合作(舉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國家食品安全暨教育研究中心、CAS臺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推動本市食品產業的創新與優化,初步可以提供人才培育服務為主,引進相關專業技能及應用課程到臺中開設。
  • 協助中小企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為使本市食品安全管理能符合國際要求,請衛生局、經發局協助食品業者整合與精進現有製程,從生產、製造(加工)到品保、生管、衛管等導入實務訓練輔導轉型升級。
  • 原產於中國的外來種「荔枝椿象」會刺吸荔枝、龍眼的嫩芽危害果樹生長和產量,甚至噴出造成皮膚腐蝕的酸性「臭液」,連路旁行道樹、居民晾曬於戶外之衣服也發現荔枝椿象的蟲卵,為免危害農業並維護農民及市民安全,請農業局、建設局、民政局等研商、加速因應處理。
  • 散會(上午1035)


 

檔案下載(或附件)

相關連結(或延伸閱讀)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0-02-25
  • 發布日期: 2018-05-09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綜合規劃組
  • 點閱次數: 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