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研考業務 > 研究發展業務 > 研考會委員會議紀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107年第4次委員會議紀錄(107.08.16):資訊中心專題報告「智慧應變中心之規劃與建置」

【本次會議摘要】

專題報告:資訊中心報告「智慧應變中心之規劃與建置」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07年第4次委員會議紀錄

壹、時間:107816(星期四)上午930

貳、地點:本會6-1會議室

參、主席:柳主任委員嘉峰、李主任秘書俊興接續主持

       出席人員:(如附簽到表)                 記錄:林怡秀

肆、主席致詞:()

伍、本府資訊中心專題報告「智慧應變中心之規劃與建置」(略)                                                                         

陸、各委員建議事項:

廖委員宜恩:

一、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的成立,透過資通訊技術的協助,達到市政府在跨局處資訊整合、迅速應變、服務效益提升的目的,並對於治理效能都有很大的助益。

二、為避免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各編組任務分工疊床架屋,建議簡化組織,並透過網路,即時分享資訊,以提升中心的工作效能。

三、建議資訊中心將整合平台完成後,對於各種利害關係人(如消防局、交通局、水利局、一般市民等)的使用流程,在各種情境的應用下,再加以詳細規劃、改善,以提升應變效率及服務效能。

四、組織方式雖以虛擬式任務編組為主,但仍需有常駐的交通、消防、災防、資通維運人員,以發揮智慧應變的功能。

 

黃委員瓊雅:

一、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的重點為智慧及應變 ,並應具前瞻性。前瞻性的規劃即加入最近資通訊技術,以AI技術作data的分辨、大數據分析作智能應變及區塊鏈data的轉換等,透過中控中心傳遞資訊,幫助決策者迅速決策,即時應變,才是具有前瞻性的智慧應變中心。

二、目前臺中市在水湳智慧城推動自駕車試驗場域、智慧路燈,及市民卡的運用介面,相關系統皆應作有效整合,建議以市長所主導的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規劃性的整合,才能成為具前瞻性的智慧城市。

三、在臺灣各城市推動智慧城市建立優異的系統,且各具特色,如嘉義市警車即時影像回報系統、醫療院所通報系統、桃園市水情App、高雄市災害應變中心等,皆為其他國家城市所借鏡的,亦為我們建置系統可觀摩的對象。

 

邱委員俊榮:

一、成立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重要的不是哪個單位主責,而是應強化、整合各單位,建置聯繫相關單位的系統。

二、所謂的應變,應具「快速訊息傳輸」、「分工要更明確」、「分工後確實追蹤」等三要素,亦是成立應變中心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需更聰穎的資訊技術,如資安維護、善用AIBlockchain

三、就整體組織部分,建議可參酌其他縣市、新興國家的系統,如何運籌管理,蒐集更多資訊來進一步研判。

四、智慧應變中心建議與智慧政府管理平臺結合,以加強相乘效果。

 

翁委員瑞宏:

一、智慧應變中心從三大部分談起,分別為智慧、應變、與中心。首先 論及中心,則涉及市府組織層級與專業人力需求、軟硬體配置、及空間規劃。此次報告提出關於組織的四方案,若僅由簡單的交通、消防、數位治理及災防辦來論優劣,所獲得之研判訊息薄弱。若由災防辦來主辦,則其層級太低,且災防辦對於各區公所並無指揮功能;但由其他單位主政則有其專業本位之限制。若要由災防辦來主辦,除須解決其層級與指揮權問題,尚須在其單位納編其他業務專業人力。目前,國內災防業務是以災害主責機關作區分,在災害發生時才由各機關臨時派員進駐災害應變中心。當面臨大規模、急迫、複合型災害時,平時以兼辦災防業務為主的局處,並不具備實際救災指揮能力,災害應變中心之運作主要任務仍以消防局為主。然而,消防局無法應對交通專業問題;反之亦然,交通人才無法應對其他非交通問題。城市的應變問題涉及城市安全,內容上亦包含管理、科技、資訊、整備等面向,因此要有一個協調辦公室,並釐清與現有機關的權責歸屬與分工,避免疊床架屋。另1999專線在此中心的角色定位為何,而各專線電話如110119所獲得之訊息如何加以整合。

二、未來在水湳經貿園區所建構的智慧營運中心的第12-14樓之智慧交控防災中心,是否為智慧應變中心?其擁有一千五百多坪樓地板面積的空間,智慧應變中心若只是任務編組,恐怕功能不彰,並且浪費資源配置。且若智慧應變中心設置於智慧營運中心之下,智慧交控防災中心是否隸屬於智慧營運中心,還是獨立單位;若智慧交控防災中心隸屬於智慧營運中心,而智慧營運中心的管理單位為何?此單位是否即為智慧應變中心的主責單位。

三、考量應變中心的完整性,可參考美國聯邦緊急管理總署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制定之15項應變功能,包括交通運輸、資通訊與災情通報、公共工程與環境資源、分析研判、參謀與計畫、避難與安置、後勤支援、醫療與公共衛生、消防與搜救、核生化應變、民生物資與農糧資源、水電與能源、治安維持、公共資訊、軍事支援等。該中心應有上述應變功能之專業人才,依據其專業任務,再行調度市府專責局處,並由專責局處來統籌指揮支援局處,如在應變中心內的交通專業人員將交通運輸工作指定由交通局主導,警察局、建設局等則須接受交通局之指揮調度,提供所需資源。

四、應變即為因應變化,這包括在事前之預防、在事件變化時之快速處置、以及善後與復原。城市之應變即代表著對於公眾事件之監督,進行對於若干環境與個人行為之早期辨識與預防,這也是建立對於態勢感知能力的基石。以直轄市的地方治理角度來談,須要應變的事項有哪些,應該不僅是交通與消防,甚至應該納入治安、水利、環保、節能與健康,必要時也應納入恐攻,還是另設其他中心,如智慧環境監測中心、智慧健康管制中心。反之,亦可能屆時因為事項過雜而無法聚焦,而此應變中心是要專責處理交通,或專責處理災防,亦應加以評估可否切割。

五、公務部門有責任要不斷地監測潛在且新興的城市威脅;因此,未來的應變中心要持續地、系統性地蒐集、分析與解釋資訊,並將之廣為傳遞於相關之公私單位,其目的在於保障民眾安全與實現生活福祉。此應變中心須提早防範社會問題,即可能減少與之相關的所有社會經濟衝擊,節省莫大的財政支出,並且避免民心渙散。監測可進一步地提供有關問題的嚴重性與受影響人口的估計,並且針對受衝擊的地域分佈與特點進行人口狀況的解析,相關訊息即可進一步地產生支持性的決策,甚至進行戰略規劃。因此,應變中心應該具備以下目標:()在特定地點或族群內,早期發現特定問題。()快速部署介入措施,以防止問題蔓延。()測量問題的變化趨勢和影響民眾生活福祉的決定因素。()驗證介入項目的價值。()根據特定的組織需求來分配資源。()監控現有的預防計劃和介入策略的有效性。()開發較新、較有效的溝通、預防和介入策略。現今,對於全球最新流行的傳染病也已經透過網路監測系統來鑑別與判定,應納入網路監測系統,蒐集網路、媒體所報導的即時訊息,應用過濾的方法,透過電腦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來確定群體中發生的事件。這些系統可以透過數以百萬計的線上資源、網路文章、報導來蒐集不同語言和地理區域之事件,以判明狀況的存在。

六、在空間設備方面,該應變中心是否有異地備援系統;一旦在緊急時,若應變中心功能癱瘓,該如何應變?而中心應該設有監測室、整合協調指揮室、討論室、媒體訊息室、電力室 (需不斷電系統)、休息室等,也須有衛星通訊設備,著重功能性與協調性的建立與運作,以期發揮中心最大的效能。

七、智慧化的基底是資通訊科技,包括開放資料、大數據、雲端運算及空間資訊系統等。而從寬頻基礎建設之共同管溝、光纖布設、蒐集數據所須布建的監視器、感應器及地理資訊系統模組,不論是規格、維護等作業規範,或與民眾間共同遵守的建設契約,及獎補助措施與相關自治條例,都要先進行法制面的研擬,以避免侵權行為。相關議題可透過公聽會、實境模擬等方式來與市民進行溝通,並且建立產官學協作平臺,作為決定智慧項目之優先順序及付諸實現的運作模式。

八、花博是實戰,但是否該以如此大的規模來直接應變,還是應該先有小規模的演練與驗證,相關單位應該要評估。如果此應變中心真的如前述,將設建於水湳經貿園區,建議先以西屯之逢甲商圈來進行應變演練,再推至西屯區,尤以台灣大道與國道交會一帶進行交通應變之改善,之後擴及台中科學園區,加以評估成效,最後才以全市為管控範圍。如此成效評估也才能知道是否仍須擴充軟硬體設施,甚至整合其他單位之資源,使中心功能與效應能夠逐步呈現。

九、智慧應變中心設置於智慧營運中心下,該40層大樓將納入相當數量的民間單位與遊客,屆時將如何確保智慧應變中心的安管問題與設施的獨立運作。

 

陳委員錦稷:

一、智慧應變中心目前規劃側重於交通,亦應重視災情及水、電之公用事業的整合,加以思考在災害發生時,智慧應變中心的角色將如何轉換與銜接,且 與災害應變中心之間的分工如何整合。

二、災害非僅實體,尚包括網路災害,如駭客癱瘓智慧應變中心網路,除備援緊急應變之外,另網路突發狀況應變小組CERT(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之臨場反應,皆為智慧應變中心須預為規劃的。

 

柒、主席裁示:

一、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之建立,資訊中心扮演重要角色,惟各機關間難免本位主義,因此,各項分工應明確,並強化橫向聯繫,即為目前重要的課題。

二、市府應著手整合資訊,盤點各局處的資訊系統,以作後續應用,並簡化相關流程。

三、各機關針對委員建議事項參採之研議,請確實評估可行性,若為可行,則納入後續政策之規劃;若為不可行,可舉出目前執行困境或較優之作法,勿僅防禦式的回應。

 

捌、臨時動議:()

玖、散  (上午1130)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0-02-25
  • 發布日期: 2018-08-2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點閱次數: 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