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的話務工作中,我接觸到市民生活的各個面向。有些來電民眾是帶有情緒,有些是惶然無助,卻也有遇過平靜娓娓道來。
曾在下班前接到一位年長的奶奶來電,語氣有點畏縮與不確定。她一開始說:「我知道我不適合打這支電話,(靜默三秒)我好孤單,沒有人可以陪我講話」,「請問您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我想她會打電話來總是有個原因需要解決。原來政府及社會團體提供與心理、情緒、溝通的輔導協談專線,或許是因為需求者眾,奶奶一直無法撥通。經過詢問與陳述,了解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有一獨子但少有往來,因為房子是自有,所以不被列為經濟弱勢戶,每月僅靠國民年金支撐。而因為膝蓋不佳,難以爬公寓樓梯,所以每天多留在家中,鮮少外出與他人產生社會關係與互動。
當下,除了耐心聆聽,給予口頭支持,也徵詢是否可以讓社會局/區公所連繫與關懷(獨居老人列冊),讓相關單位評估送餐服務的需求,也跟她說,除了以上專線外,還有老朋友專線(0800-228-585)可以協助她,建議她可以撥打看看。電話結束前,她低聲說了句「謝謝你...我覺得你很熱心...」,「謝謝,這是應該的」。她的一句稱讚,讓我像充飽氣的皮球。
這通電話,以及許多類似的電話,都深刻提醒著我:城市的角落裡,有許多人在默默承受生活與心靈各種的不容易。
話務人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