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市政業務 > 市政會議紀錄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第307次市政會議紀錄(8月21日):都市發展局專案報告「雙港副都心發展策略規劃」

【本次會議摘要】
專案報告:都市發展局「雙港副都心發展策略規劃」

 

 

 

臺中市政府第307次市政會議紀錄

 

壹、時間:106年8月21日(星期一)上午10時30分
貳、地點:梧棲區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3樓
參、主持人:林市長 佳龍    
肆、討論提案:(如附件)                             
伍、指(裁)示事項:
一、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表揚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及李天柒總會長(財務長張耀仁及監事長張南蘋陪同受獎)。他們在拼經濟的同時,不忘熱心公益,共73位會員慷慨捐贈本市4所社會福利機構555萬5,555元,在此我也對臺商在外打拼,回饋故鄉之具體行動致上最深的謝意。此外,亞洲臺商總會的理監事聯席會議今年7月在臺中舉辦,已是連續2年來臺中開會,希望第3年也能來臺中舉行,尤其本市棒球文創園區中多功能運動中心(迷你蛋)已落成啟用,將可作為大型活動會議之合適場所。
二、今日對海線港區之民眾是很特別的一天,因為在地居民已等了40年,終於看見地區發展的開端-日本三井不動產投資25億元的Outlet Park正式動土,未來可創造近1,500個就業機會與150家名店進駐。從洽談、優先議約、簽約,近2年的時間裡,市府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於在今日順利動工,希望透過這次指標性的投資案,引進更多企業來區開發投資,讓海線充分發展。
三、過去的臺中港區多由中央主導發展,在招商引資上也有諸多限制,市府團隊上任後改採積極作法,除了與臺中港務分公司積極合作,並向蔡英文總統及林全院長報告相關計畫,加速中央促成之外,去年更親自至東京拜訪三井集團取締役社長菰田正信,進而促成此次投資案。透過市港合作平臺的建立,我們將加速臺中港轉型、升級,使其不再只是重工業或原物料進出港口,而是產業聚落或國際遊輪之國際大港,達成「貨從臺中港出,客從臺中港入」之目標;此外,臺中腹地廣大、天氣良好、公路系統發達,有國道3號與西濱快速道路南北串連,也有國道4號與74號環線公路之便利交通運輸,加上山手線及附近都市計畫檢討,例如關連工業區部分未開發處,將與臺銀與國產署合作為未來住商使用,諸多作為顯示市府已將海線提出完整具體之規劃發展。今天三井投資案的動土,可說是海線發展的火車頭,預料帶動整體海線全方位發展,同時,我們也會積極將附近景點進行點、線、面的串連,包括高美濕地、梧棲、鰲峰山、鎮瀾宮等,甚至打造宗教文化旅遊路線,從多方面著手,打造海線成為未來臺中最具發展潛力之區域。四、在此分享上週幾項重要活動與施政亮點:
(一)出訪美國,汲取矽谷經驗:為拓展智慧機械產業競爭力與招商,此行出訪就率先前往矽谷,參訪蘋果電腦、思科、NVIDIA、SAP、Rockwell、LILEE、ACER等企業總部,也成功促成Rockwell與本府、工研院、精機中心四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升級智慧機械研發技術。未來,Rockwell除將贈送一條在臺中精密機械園區建置的智慧機械示範線,並作為Rockwell在臺中的實驗室外,受到本市優質投資環境吸引,也承諾將於兩年內到本市設立分公司,可望將相關技術引入水湳智慧城。
(二)與美國樹城(Boise)簽署友好城市:樹城(Boise)是美國愛達荷州(Idaho)首府,北美州第二大超商艾伯森(Albertsons)、美光科技(Micron)、惠普科技〈HP〉等公司均在此設有具規模的生產製造工廠,不論在科技、農業及產業等領域發展表現均相當亮眼。除了在樹城拜會了美光科技總裁兼執行長Sanjay Mehrotra(台灣最大的外商,主要基地在台中),為能深入學習樹城各方面的發展,同時強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8月15日也拜會樹城副市長Elaine Clegg,雙方並簽署友好城市協定書,期盼促進兩地各方面的合作及人民的友好交流。我認為,臺灣的外交最重要是如何去找出路,尤其美國是聯邦國家,我們更應重視州政府層級的外交,如果臺灣的地方政府都能直接與外國所屬區域進行外交工作,將可建立緊密實質的關係並打造外交良好基礎,讓更多夥伴幫臺灣在國際發聲,也就更能擴展臺灣的國際發展空間。
(三)行政院長蒞臨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臺首長會議:上週六市府舉辦「106年度四市首長會議暨CEO協力成長營」,去年四縣市首次舉辦這項活動,蔡總統親自出席,更稱讚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臺為「跨域治理的典範」。今年,我們邀請到林全院長出席,用行動證明對於四縣市跨域合作的支持。尤其,此次中央前瞻計畫挹注中臺許多軌道建設,我更代表四縣市提出「中臺灣觀光鐵道整合計畫」,未來,利用苗栗勝興車站、龍騰斷橋、臺中泰安舊山線車站、鐵路高架化之後的綠空鐵道、彰化扇形車庫、南投集集車站等鐵道觀光景點,搭配前瞻基礎建設的軌道計畫,將有效帶動中部鐵道觀光風潮,提升軌道觀光效益。另外,明年的花博、後年的東亞青奧以及2020年世界蘭展都將在臺中舉行,也印證了我們要打造臺中成為盛會城市(Event City)之決心,因此,請運動局積極朝向每年至少舉辦一項世界級之比賽活動為目標,讓運動選手在臺中發光發熱,讓世界看見臺中。
五、臺中整體發展架構建立在1條山手線、2大國際海空港、3個副都心的發展上,其中扮演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戰略角色就是雙港副都心,它是一個擁有多元發展優勢的瑰寶,包括農業、科技產業、商務物流、人文藝術以及大安濱海、大甲溪、大肚溪與大肚山豐沛的自然生態資源,其中,最關鍵的優勢就是這邊可將中臺灣若干縣市連結到國際的兩大門戶,將海線既有的得天獨厚體質,再次加乘;這是一個最顯而易見的利基,因此我們必須將海線的觀光與各類產業、商業服務等,以國際市場的尺度來投資、發展,才可無限展望未來發展。此外,針對雙港副都心之發展,市府也提出「1個市鎮生活圈、2大海空產業帶、3個觀光遊憩區」策略,透過便利的交通串聯,讓生活、產業與觀光可以更加便利,因此,市府用都市計畫、跨區重劃等方式加入引導,並協調各政府單位積極推動,以加速促進海線繁榮。
六、針對今日都市發展局專案報告「雙港副都心發展策略規劃」綜合裁示如下:
(一)海港:
1、臺中港區土地開發:臺中港區大部分土地屬交通部航港局及國有財產署所有,與產業關聯性較高的專用區使用率僅三成多,土地閒置狀況明顯。請經發局在維持港務機能、以及本市區域計畫與都市整體發展考量下,尋求與臺灣港務公司密切合作,共同檢討出最適之土地開發方案,陳報交通部航港局,解決閒置土地問題。
2、市港合作:由於目前港埠經營由港務公司統轄,礙於商港法及「臺灣地區商港整體發展規劃」作業,市府只能在港區以外都市計畫區進行規劃,為使港埠發展與都市發展同時並進,暢旺人流、物流、商流,現階段先請經發局提高市港合作平臺會議次數與效率,與港務公司凝聚共識,推展港區與周邊特定區發展事項,包括市港各自計畫期程、目標等均應有所協調,招商規劃也可合作推動。
3、臺中港東側(商業發展):日本三井集團在臺中港投資興建暢貨中心Outlet案,今日動工後,預計明年底前便可開幕,第一期引進包含專櫃、餐飲、娛樂設施等店鋪,連結本府規劃之海線觀光廊帶,可向北側銜接大安、高美、梧棲漁港等海線景點。請交通局依其完工期程規劃公車系統、iBike,並請經發局協助納入市港合作平臺研商。
4、臺中港北側(觀光發展):高美濕地(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國際知名度日增,但隨著造訪人次逐年攀升,溼地生態維護更為艱難。請林陵三副市長持續督導高美濕地整體發展、定期召開會議,請相關局處全力配合,包括生態維護、交通與當地攤販之管理等等。
5、臺中港南側(工業發展):臺中港關連工業區土地開發問題應優先解決,以改善鄰近地區違章工廠亂象。針對關連工業區2、3期(面積約達307.8公頃)閒置問題,請建設局積極爭取經費支持,開闢主要道路,同時研擬新增獎勵措施方案,鼓勵計畫道路地主提供土地;另有關第3期市地重劃,也請地政局儘速研議,而區內污水管線與污水廠設備汰舊換新,也請經發局促請經濟部加速,希望藉此可串聯3期工業土地,以吸引廠商進駐帶動周邊土地效益。
(二)空港:
1、配合我國空運發展,臺中國際機場最終須以年客運量1,000萬人次為目標,逐步推展機場建設。在本府全力促請下,現階段中央已同意於現有航站區可用土地範圍內進行適度發展與擴建。繼6月1日北側聯絡滑行道正式啟用,其他工程請觀旅局與交通局持續與交通部民航局聯繫,希望如期完成,使之符合甲等航空站的規格。
2、中長期而言,需視運量成長及周邊都會區產業發展需要,取得軍方用地朝機場陽西區發展,以解決現有航站區腹地不足之問題,此仍請持續透過各式管道,促請交通部與國防部洽商。也請民政局積極與當地溝通,取得居民同意延長宵禁時間。
3、另外,搭配雙港輕軌計畫,請交通局、都發局研議,將航專區規劃為多功能立體交通運輸轉運特定區,並提出與民航局「臺中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案」共同討論,配合將廉價航空或商務航空功能配置於既有航廈,支撐轉運區的商業活動。此外,曾有議員質疑市府為何引進廉價航空,我必須強調,引進廉航也代表引領在地產業發展,因為廉航是採在地維修、零件與當地產業結合之模式,因此,在地航空業與維修產業都會發展起來,對臺中的發展絕對有益無害。
(三)在地產業、觀光發展:
1、三大遊憩帶的串聯:雙港地區的觀光要達到吸引國際觀光客之目標,首要積極優化觀光服務與周邊觀光機能,3大遊憩帶請相關局處依都發局報告推展計畫,各景點周邊自行車系統請交通局加速健全,評估增設租賃站點之需求;公車運輸除了市區與車站的連結,濱海(北大安南高美)、清水眷村以及大肚山麓間也應有所連結,請與公車業者研商開闢路線。
2、隨著明年3月海洋生態館完工,請經發局規劃、整頓及改善鄰近之高美商圈和梧棲商圈,以整合鄰近景點多元發展;另外,因海線地區的發展歷史,相當適合特色交通工具連結各區,如貨櫃車、舊鐵路、鐵軌車、鐵軌腳踏車等,也請交通局、觀旅局納入研議。
3、臺中梧棲漁港環境問題:梧棲漁港雖以農委會漁業署為權管單位,但長久以來存在之髒亂問題應盡速解決,請農業局督促海資所以及漁會,儘速完成環境整潔提升作業,相關設施(港口電燈、碼頭等)維修及清潔維護工作,也請海資所本於代管權責策進、改善。此外,漁會雖能服務在地漁民,惟其無力規劃整個漁港之發展,因此日前市府已獲農委會同意,將全面主導梧棲漁港整體發展,也請相關單位與在地漁會打好關係,讓漁民、市府、漁會等做到多贏局面,以兼顧漁民的利益及港口之發展。
4、產業的相互帶動(以觀光遊憩活化當地農特產業):濱海鄉鎮一望無際的稻田與海域,多以一級產業為主,因此辦理具在地特色之觀光活動需能嘉惠在地農民,才具效益,如藉大安沙雕音樂季,協力在地農會策劃農業一日遊活動,推介安農五寶(飛天豬、大安溪芋頭、大安蔥、大安酒莊、安泉米)。此模式請觀旅局及農業局推廣,協調濱海地區區公所與農會組織,結合活動,安排文化探索、名勝物產相關旅線。
5、提振臺中港國際郵輪靠泊數量:為推升中臺灣郵輪觀光產業,請觀旅局建立與國際郵輪航商、國內外組團地接旅行社、中央及鄰近縣市聯繫平臺,以清楚知悉國際郵輪需求,以利適時提供協助。另外,請持續向交通部爭取經費,提升迎賓與旅客聯外交通接駁等相關服務品質,同時請洽港務公司研議臺中港棧埠費用減免方案,營造國際郵輪客源友善旅遊環境。
(四)解決海線最嚴重的問題-空污:
1、臺電在臺中的燃煤發電廠,是海線地區空氣汙染主要來源。由於電廠設備老舊,燃燒、發電效率不佳,但不能因此長久燃燒高比例的劣質生煤。現階段臺電目前已規劃投入92億元升級鍋爐機具、改善燃煤設備。請環保局依本府管制生媒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規定,逐年促請臺電履行電廠轉型計畫,時程與速度也協調出符合雙方期待的共識。
2、日前發生全臺停電事件,可看見環境正義的問題,中央能源政策也宜作澈底體檢。本府方面,請環保局與經發局積極動作,強烈向中央建議以分散式區域電網做為政策改革的重點,也請研考會透過本府臺北聯絡處爭取支持。
3、將高汙染的臺中火力發電廠由燃煤改成燃氣發電廠,一定要有接收站和儲氣槽設在臺中港,如此一來就不用「中電北送」,減少運送過程可能產生的問題。請環保局協助經發局向經濟部提出訴求,以澈底解決污染危機。
4、離岸風電政策是前瞻綠能計畫中重要項目,臺電也和港務公司在上個月簽約合作,於臺中港打造「離岸風機組裝專用碼頭」,首支風機最快可在108年中完成。請經發局以區域治理模式,邀集彰化、雲林、苗栗等縣市組成離岸風電推動委員會,在此平臺上共同商討離岸風電投資、綠能、金融等規劃,並邀經濟部、臺電及臺中港務分公司參與。
(五)海線民生建設、環境整頓:非都會區的資源匱乏問題:
1、公園:地方民代已多有反映海線地區公園數量稀少,不敷居民使用,請建設局盡速盤點公園用地,視預算編列情形研酌辦理,特別是環境回饋地區,也可加強獎勵計畫,鼓勵私人閒置土地進行綠美化後,無償提供居民休閒使用
2、社福:長青學苑自開辦來廣獲好評,大甲、大安、外埔等區的長輩參與率相當高,請社會局評估、擴增據點,以多元課程吸引長輩走出家門。另外,針對托育資源較不足的地區,公共化托育、教保服務需求強烈,海線地區除了沙鹿、清水,其他地區也請持續評估辦理公設民營托嬰(育)中心,並與教育局研議採結合既有校舍活化設置。
3、社區:海線許多區域欠缺里民活動中心、設備有待改善,請民政局協助各區爭取內政部補助或與民間組織洽談合作,採聯合方式增加可行性,規劃上應以綜合性多功能為原則,使場所兼具會議展覽、辦公、社福育樂、生活社交等功能,設備也可透過合作方案,尋求產(商)企業或社群組織贊助、充實。
(六)有關尤碧鈴議員提到,市府所規劃的雙港副都心計畫將翻轉臺中港特定區,但梧棲草湳地區因臺銀無法與地主溝通形成共識,此事經過30多年無法解決,希望市府能協助解決。對此,我之前已拜託台銀董事長呂桔誠,後續則由本府積極建立溝通管道及協調窗口,加強與地主溝通,讓城市發展得以向前邁進。
(七)王立任議員建議事項也請相關局處研議,第一,市府應與三井集團爭取多進用在地居民,照顧當地居住;第二,梧棲有不少古蹟及歷史建築,市府應一併總體規劃,以帶動地方觀光;第三,雙港輕軌中沙鹿至清泉崗機場段建議納入捷運藍線,以利國際旅客轉乘。另外,輕軌路線也建議增加串連高美濕地、梧棲漁港、臺中港之觀光輕軌列車,連結捷運、觀光景點與臺鐵,將可帶動地區更好發展。第四,加速關連工業區第三期之發展,勿使市民產生市府對工業區開發比例低之誤解。
陸、散會(中午12時25分)

 

檔案下載(或附件)

相關連結(或延伸閱讀)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0-02-25
  • 發布日期: 2017-08-2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點閱次數: 3254